前段时间,盐城一个孩子丢的微信差点在朋友圈“炸”了。微信爱心接力从失联之夜一直持续到孩子找到孩子的第二天。市民的热情被打动,但不少市民反映,我经常在微信上看到一些追查信息,但往往难以分辨真假。同时,我担心欺诈。 9月26日,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小姐家住连东社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,去年,当公司领导转发山东某学校学生走失的“微信失踪人员”通知时,她毫不犹豫地转发了失踪人员。 8月,这条微信“神奇”地出现在了她朋友的微信朋友圈,不同的是,丢失的地点已经改为福建泉州。为此,她非常担心。转发失踪人员通知的是她信任的上级和朋友。她是否应该进行“爱的接力”?如果你不发帖寻人诈骗,你会显得不合群。如果您发帖,您担心信息会被虚假和误导他人。
先生在市政府机关工作的吴说,起初他相信自己会转发这样的微信追查消息,但类似的消息却出现在后面。追踪地点遍布全国。内容相似东莞正规调查公司,但差别不大。具体来说微信追踪信息真假无从辨别。龙岩市民担心被骗,只给出了姓名、年龄和联系方式,连最基本的身体特征都没有。他认为,微信朋友圈的大部分寻人信息都没有经过验证,如果是造假信息,很容易“成功”。
不少市民认为,他们经常在微信上收到此类寻人信息,对他们造成了干扰。这种“寻人启事”滥用爱情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,实际上变成了垃圾邮件。 ,同时降低真实失踪人员信息的传播效应。
记者整理了在盐城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的失踪人员通报。留下的手机号码全部以153、159、170开头等疑似诈骗号码。其中大部分是山东、安徽和江西。其中一些无法正常连接。
有关部门提醒市民转发信息时,尽量选择权威媒体来源。如果“微信追踪”消息中没有手机号码,而是电子邮件或链接,则该微信消息涉嫌欺诈。不建议点击转发。同时,急于寻人的网友们应该通过一些官网或者正规渠道发布通知,这样发出的消息可信度也比较高,让更多网友放心转发。